关于形容法律的成语(150个)

  • 1、

    不及之法 [ bù jí zhī fǎ ]

    释义:指不适用的法规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拼拇》:“使天下簧鼓,以奉不及之法,非乎?”

  • 2、

    不刊之论 [ bù kān zhī lùn ]

    释义:刊:削除,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,有错误就削去。指正确的、不可修改的言论。

    出处:汉·扬雄《答刘歆书》:“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。”

  • 3、

    败法乱纪 [ bài fǎ luàn jì ]

    释义:败坏法令,扰乱纪律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便放志专行,威劫省禁,卑侮王僚,败法乱纪,坐召三台,专制朝政。”

  • 4、

    大明法度 [ dà jíng fǎ dù ]

    释义:明:严明;法度:规矩,制度。大力严明制度、法规。

    出处:宋·王安石《上时政疏》:“盖夫天下之大器也,非大明法度,不足以维持,非众建贤才,不足以保守。”

  • 5、

    法不阿贵 [ fǎ bù ē guì ]

    释义:法:法律;阿:偏袒。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,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。形容执法公正,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法不阿贵,绳不绕曲。法之所加,智者弗能辞,勇者弗敢争,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。”

  • 6、

    法不徇情 [ fǎ bù xùn qíng ]

    释义:法:法律;徇:偏私;情:人情,私情。法律不徇私情。指执法公正,不讲私人感情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二回:“居家为父子,受事为君臣,法不徇情,尔直深戒。”

  • 7、

    法外施仁 [ fǎ wài shī rén ]

    释义: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。

    出处:明 李清《三垣笔记 附识中》:“其驰驱通义一带,亦不无微劳可悯。乞皇上法外施仁,俯从部议。”

  • 8、

    奉公守法 [ fèng gōng shǒu fǎ ]

    释义:奉:奉行;公:公务。奉公行事,遵守法令。形容办事守规矩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以君之贵,奉公如法则上下平,上下平则国强。”

  • 9、

    伏法受诛 [ fú fǎ shòu zhū ]

    释义:伏法: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;诛:杀死。犯法被杀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牛一毛,与蝼蚁何以异?”

  • 10、

    法无二门 [ fǎ wú èr mén ]

    释义:指法律统一,前后一致,不能随意变通。同“法出一门”。

    出处:《金史·高德基传》:“有犯罪当死者,宰相欲从末减。德基曰:‘法无二门,失出犹失入也。’不从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法无可贷 [ fǎ wú kě dài ]

    释义:指按法律不可宽恕。

    出处:《清史稿·刑法志一》;“强盗分别法无可贷、情有可原,歼渠魁、赦胁从之义也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法出一门 [ fǎ chū yī mén ]

    释义:指法律统一,前后一致,不能随意变通。

    出处:《艺文类聚》卷五四引晋杜预《奏事》:“法出一门,然后人知恒禁,吏无淫巧,政明于上,民安于下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奉公如法 [ fèng gōng rú fǎ ]

    释义:奉行公事,遵守法令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以君之贵,奉公如法则上下平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官法如炉 [ guān fǎ rú lú ]

    释义:指国家如炉火无情。

   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二折:“这个便是铁呵,怎当那官法如炉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胡作非为 [ hú zuò fēi wéi ]

    释义:胡:乱;非:不对。不顾法纪或舆论,毫无顾忌地做坏事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二回:“或诬好吃懒做,或诬胡作非为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化外之民 [ huà wài zhī mín ]

    释义:化:开化;民:民众。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,即没有开化的民众。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,指中国教化达不到、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。

    出处:《唐律疏义·名例》:“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,各依本俗法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假公济私 [ jiǎ gōng jì sī ]

    释义:假借公家的名义,谋取私人的利益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杜业传》:“方进终不举白,专作威福,阿党所厚,排挤英俊,托公报私,横厉无所畏忌。”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
  • 18、

    结绳而治 [ jié shéng ér zhì ]

    释义:原指上古没有文字,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。后也指社会清平,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。

    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金科玉条 [ jīn kē yù tiáo ]

    释义:科、条:法律条文。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。后指不能更改、必须遵守的信条。

    出处: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金口玉言 [ jīn kǒu yù yán ]

    释义: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。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(用在讽刺)。

    出处:晋·夏侯湛《抵疑》:“今乃金口玉音,漠然沈默。使吾子栖迟穷巷,守此困极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尽善尽美 [ jìn shàn jìn měi ]

    释义: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谓《韶》:‘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’谓《武》:‘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’”

  • 22、

    居官守法 [ jū guān shǒu fǎ ]

    释义: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常人安于故俗,学者溺于所闻,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,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屦贱踊贵 [ jù jiàn yǒng guì ]

    释义:原指被砍郐的人很多,致使鞋子价贱而踊价贵。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。也比喻犯罪的人多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国之诸市,屦贱踊贵,民人痛疾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急急如律令 [ jí jí rú lǜ lìng ]

    释义:本是汉代公文用语,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。如同法律命令,必须立即遵照执行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祭龙文》:“若三日之内,一雨滂沱,是龙之灵,亦人之幸。礼无不报,神其听之!急急如律令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禁网疏阔 [ jìn wǎng shū kuò ]

    释义:指法律过于宽容。

    出处:汉荀悦《汉纪·哀帝纪上》:“及汉兴,禁网疏阔,未之匡正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克己奉公 [ kè jǐ fèng gōng ]

    释义:克己:约束自己;奉公:以公事为重。克制自己的私心,一心为公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祭遵传》:“遵为人廉约小心,克己奉公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口衔天宪 [ kǒu xián tiān xiàn ]

    释义:比喻说话就是法律,可以决定人的生死。同“口含天宪”。

    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汉恒帝永兴元年》:“当今中官近习,窃持国柄,手握王爵,口衔天宪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例直禁简 [ lì zhí jìn jiǎn ]

    释义: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,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杜预传》:“例直易见,禁简允犯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屡见不鲜 [ lǚ jiàn bù xiān ]

    释义:屡:多次;鲜:新鲜,新奇。常常见到,并不新奇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一岁中往来过他客,率不过再三过,数见不鲜,天久慁公为也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络绎不绝 [ luò yì bù jué ]

    释义: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,接连不断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罗织罪名 [ luó zhī zuì míng ]

    释义:指捏造罪名,陷害无辜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来俊臣传》:“招集无赖数百人,令其告事,共为罗织,千里响应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卖法市恩 [ mài fǎ shì ēn ]

    释义:市:买。指玩忽法律而随意宽恕罪犯以求得好处。

    出处:元·白仁甫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某也惜你骁勇,但国有定法,某不敢卖法市恩。送你上京,取圣断,如何?”

  • 33、

    目无法纪 [ mù wú fǎ jì ]

    释义: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。形容胡作非为,无法无天。

    出处:清·孙雨林《皖江血》:“且尔捣毁学堂,亦属目无法纪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目无三尺 [ mù wú sān chǐ ]

    释义:不把法制放在眼里。形容违法乱纪,胡作非为。三尺,指法律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故称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故称。

    出处:清·王士祯《居易录续谈》:“光天化日之下,岂容奸孽余党,胆大泼天,目无三尺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目无王法 [ mù wú wáng fǎ ]

    释义: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。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。

    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三回:“他如何敢拿了去,要起赎身的价银来,目无王法已极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泥沙俱下 [ ní shā jù xià ]

    释义: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。

    出处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一:“人称才大者,如万里黄河,与泥沙俱下。余以为,此粗才,非大才也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弄法舞文 [ nòng fǎ wǔ wén ]

    释义:弄、舞:耍弄,玩弄;法:法律;文:法令条文。指玩弄文字,曲解法律条文,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吏士舞文弄法,刻章伪书,不避刀锯之诛者,没于赂遗也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拍案惊奇 [ pāi àn jīng qí ]

    释义: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。

    出处:明末·凌蒙初有拟话本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

  • 39、

    欺公罔法 [ qī gōng wǎng fǎ ]

    释义:欺骗公众,无视法律。

   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这一班光棍奴才,敢如此欺公罔法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牵强附会 [ qiān qiáng fù huì ]

    释义: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。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,混为一谈。

    出处: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1回:“后儒牵强附会,费尽心思,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窃钩窃国 [ qiè gōu qiè guó ]

    释义:偷钩的要处死,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。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胠箧》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清规戒律 [ qīng guī jiè lǜ ]

    释义: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。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。

    出处:《释门正统》:“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,谓之清规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绳之以法 [ shéng zhī yǐ fǎ ]

    释义:根据法律制裁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以文帝之明,而魏尚之忠,绳之以法则为罪,施之以德则为功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疏而不漏 [ shū ér bù lòu ]

    释义:意思是天道公平,作恶就要受惩罚,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,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。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。

    出处:《老子》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《魏书·任城王传》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深文附会 [ shēn wén fù huì ]

    释义: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。同“深文傅会”。

    出处:《明史·徐石麟传》:“当是时,帝以威刑驭下,法官引律,大抵深文附会,予重比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深文傅会 [ shēn wén fù huì ]

    释义: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。

    出处:《明史·仁宗纪》:“吏或深文傅会,以致冤滥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深文曲折 [ shēn wén qǔ shé ]

    释义: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,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。

    出处:《宦海》第六回:“他却要卖弄自己的精明,张大自家的势焰,深文曲折的送了这个人的脑袋,方才觉得心中舒服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深文周内 [ shēn wén zhōu nà ]

    释义: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条文,陷人以罪。

    出处:清·钱谦益《兵部尚书李公神道碑》:“小大之狱,必以情本伦常依法比,不为深文周内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条条框框 [ tiáo tiáo kuàng kuàng ]

    释义:被视为固定的、不能变通的条例规定。

    出处:邓小平《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团结一致向前看》:“思想一僵化,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吞舟之鱼 [ tūn zhōu zhī yú ]

    释义:能吞舟的大鱼。常以喻人事之大者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。”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吞舟之鱼,不游枝流;鸿鹄高飞,不集污池。”《史记·酷吏列传序》:“网漏于吞舟之鱼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歪风邪气 [ wāi fēng xié qì ]

    释义:歪、邪:不正当,不正派。指不良的作风和风气。

    出处:柳青《狠透铁》:“只有王以信装得镇静,面不改色,还对高书记说:早应当整整社员里头的歪风邪气了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亡命之徒 [ wáng mìng zhī tú ]

    释义:指逃亡的人。也指冒险犯法,不顾性命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周书·郭彦传》:“亡命之徒,咸从赋役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为非作歹 [ wéi fēi zuò dǎi ]

    释义:做种种坏事。

    出处:元·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:“我且拿起来,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,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违法乱纪 [ wéi fǎ luàn jì ]

    释义:违犯法令,破坏纲纪。

    出处:任斌武《无声的浩歌》:“毫无疑问,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瞒下,弄虚作假的违法乱纪事件。”

  • 55、

    无法无天 [ wú fǎ wú tiān ]

    释义: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,任意干坏事。现多形容违法乱纪,不受管束。

    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,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舞文弄法 [ wǔ wén nòng fǎ ]

    释义:舞、弄:耍弄,玩弄;文:法令条文;法:法律。歪曲法律条文,舞弊徇私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吏士舞文弄法,刻章伪书,不避刀锯之诛者,没于赂遗也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违条犯法 [ wéi tiáo fàn fǎ ]

    释义:违犯法律条文。

   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四折:“他做了违条犯法的事,昨已斩了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舞文玩法 [ wǔ wén wán fǎ ]

    释义:歪曲法律条文,舞弊徇私。同“舞文弄法”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从胡须说到牙齿》:“假使真只胡涂,倒还不失为胡涂人,但他是知道舞文玩法的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舞弄文墨 [ wǔ nòng wén mò ]

    释义:①玩弄法律条文,曲解其意。②玩弄文辞;耍笔杆子。亦作“舞文弄墨”。

    出处:《隋书·王世充传》:“善敷奏,明习法律,而舞弄文墨,高下其心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逍遥法外 [ xiāo yáo fǎ wài ]

    释义:逍遥:优游自得的样子。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,仍然自由自在。

    出处:南朝 梁 萧统《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》:“敬想足下,藏形月府,遁迹冰床,披庄子之七篇,逍遥物外;玩老聃之两卷,恍惚怀中。”

关于形容法律的词语(8个)

  • 罢马不畏鞭箠罢:同“疲”;箠:鞭子,这里指鞭打。非常疲乏的马,就是用鞭子抽打也不会走动。比喻极端穷困的人并不害怕严厉的法律和刑罚。
  • 不公不法不公平待人,不遵守法律。形容为非作歹,仗势欺人的行为。
  • 放在眼里指重视,看得起。
  • 废教弃制教:指政教;制:法律制度。废掉政教和法律制度。
  • 简单明了简明扼要,一看就明白。
  • 剧秦美新1.王莽篡汉自立,国号新。扬雄仿司马相如《封禅文》,上封事给王莽,指斥秦朝,美化新朝,故名《剧秦美新》。文中抨击秦始皇焚书﹑统一度量衡等措施,对王莽则歌功颂德。
  • 奇请比它比喻在法律正文以外,另引条文进行判案。
  • 十法九例十种法律倒有九种是民间的成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