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错事还理直气壮的人用什么成语形容(15个)

  • 1、

    不近人情 [ bù jìn rén qíng ]

    释义:不合乎人的常情。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大有径庭,不近人情焉。”

  • 2、

    大有径庭 [ dà yǒu jìng tíng ]

    释义:比喻相差很远,大不相同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吾惊怖其言,犹河汉而无极也。大有径庭,不近人情焉?”

  • 3、

    强词夺理 [ qiǎng cí duó lǐ ]

    释义:强词:强辩;夺:争。指无理强辩,明明没理硬说有理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座上一人忽日:‘孔明所言,皆强词夺理,均非正论,不必再言。”

  • 4、

    无论如何 [ wú lùn rú hé ]

    释义:不管怎样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书信集 致宋崇义》:“要之,中国一切旧物,无论如何,定必崩溃。”

  • 5、

    一本正经 [ yī běn zhèng jīng ]

    释义: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。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,郑重其事。有时含讽刺意味。

    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百家》:“正经为道义之渊海,子书为增深之川流。”

  • 6、

    油腔滑调 [ yóu qiāng huá diào ]

    释义:形容说话轻浮油滑,不诚恳,不严肃。

    出处:清·王士祯《师友诗传录》:“若不多读书,多贯穿,而遽言性情,则开后学油腔滑调,信口成章之恶习矣。”

  • 7、

    指鹿为马 [ zhǐ lù wéi mǎ ]

    释义:指着鹿,说是马。比喻故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赵高欲为乱,恐群臣不听,乃先设验,持鹿献于二世,曰:‘马也。’二世笑曰:‘丞相误邪?谓鹿为马。’问左右,左右或默,或言马以阿顺赵高。”

  • 8、

    寸步不让 [ cùn bù bù ràng ]

    释义: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。形容丝毫不肯让步、妥协。

    出处:清·梁启超《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》:“盖西国政治之基础,在于民权,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,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,以自利天下。”

  • 9、

    蛮横无理 [ mán hèng wú lǐ ]

    释义:态度粗暴,不讲道理。

    出处:刘操南《武松演义》第六回:“武松在旁边说话不得,恼恨县主得了贿银,这样蛮横无理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蛮不讲理 [ mán bù jiǎng lǐ ]

    释义:态度粗暴,不讲道理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:“在我们社会里,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,蛮不讲理,行凶犯法的人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口是心非 [ kǒu shì xīn fēi ]

    释义:嘴里说得很好,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
    出处: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汉·桓谭《新论·辨惑》:“如非其人,口是而心非者,虽寸断支解,而道犹不出也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心平气和 [ xīn píng qì hé ]

    释义:心情平静,态度温和。指不急躁,不生气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菜羹赋》:“先生心平而气和,故虽老而体胖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振振有词 [ zhèn zhèn yǒu cí ]

    释义:理直气壮的样子。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,说个不休。

    出处:清·梁启超《关税权问题》:“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,既振振有词,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,以授之口实也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义正言辞 [ yì zhèng yán cí ]

    释义:理由正当,言辞严肃。

    出处:宋·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站不住脚 [ zhàn bù zhù jiǎo ]

    释义:比喻观点等经不起推敲与反驳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8回:“不过同伙当中都同他不对,因此我这里他站不住脚,所以太太亦只好让他走了干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