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教无类,赞美老师优秀的成语有哪些特点

世上的人有高低贵贱之分,有智愚善恶之分,但是,老师所要教育的人是没有高低贵贱,没有智愚善恶,老师是平等的教育,是让每个人都能接受老育。

关于赞美老师的成语:有教无类

有教无类

[释义] 类:类别。不分贵贱贤愚;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。

[语出]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有教无类。’”

[正音] 教;不能读作“jiāo”。

[用法] 含褒义。一般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。

[结构] 紧缩式。

[例句] 孔子当年认为弟子不分贫富;因~;据说他的高徒颜回家里就很穷。

成语背景

西周时期,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。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,而乡学则多称为庠、序、校、塾等。《礼记·王制》记载,“小学在公宫南之左,大学在郊,天子曰辟雍,诸侯曰泮宫”。西周前期,因战事频仍,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,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,开始倾重文化教育。当时大学学习以礼、乐、射、书为主,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。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,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。

到了东周,战乱频仍,礼乐崩坏。周王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,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制度开始崩解,诸侯开始为政一方。为了培养本国人才,诸侯纷纷设立自己的官学,称为“痒宫”。这时候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贵族,为了充实人才,一些有能力的平民也被官学吸收培养。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也在同一时期兴起,孔子本人非常认同扩大教育对象范围的做法,同时他还提出教育是教化民众,增强国家实力,维护统治稳定的重要手段,因此,他认为教育甚至不能仅仅局限在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人,而应推广至所有国民。所以,他本人积极推广私学,认为这样可以使任何愿意学习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。

描写赞美老师的成语:德高望众

德高望重

[释义] 道德好;声望大。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;有名望。

[语出] 《晋书·司马元显传》:“元显因讽礼官下仪;称己德隆望重;既录百揆;内外群僚皆应尽敬。”

[正音] 重;不能读作“重复”的“chón”。

[辨形] 重;不能写作“童”。

[近义] 德隆望重 年高德劭

[反义] 无名鼠辈

[用法] 用作褒义;多用来称颂老人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[结构] 联合式。

[例句] 同学们都喜欢这位~的老校长。

[成语故事]

富弼,字彦国,北宋洛阳人。他出身贫寒,从小勤奋好学,知识渊博,举止豁达,气度不凡。富弼从二十六岁起开始做官。在他任职的四十多年中,他对北宋王朝尽忠职守,在处理内政外交、边防戍守、监察刑狱、赈济灾民等各种事务中,都做出了显著的业绩,因而不断地被加官晋爵。他曾先后担任过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的宰相,成为天子倚重、百官仰慕的名臣。富弼为人恭顺温和,即使当了宰相之后,也不会仗势欺人。每当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前来拜见时,他都以礼待之。神宗熙宁五年(公元1072 年),富弼年老退休,隐居洛阳。一次,他坐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百姓认出,人们全都聚拢在他的坐轿周围,原本热闹的集市顷刻之间变得空无一人。因此,司马光称赞他“三世辅臣,德高望重”。

形容赞美老师的成语: 兢兢业业

  悔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

  一丝不苟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

 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

 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 和蔼可亲

  无微不至 勤勤恳恳 良师益友 桃李芬芳 教导有方

  辛勤劳碌

附加阅读: